你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公司新闻

HM服装真的环保NG SPORT吗?警惕时尚界的“漂绿”陷阱

发布日期:2024-04-11 16:08:55 点击次数:

  NG南宫体育环保,已经成为当今备受推崇的生活方式。绿色生活甚至成为时尚界的口号,但在真正的环保与时尚之间仍存在矛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即为服装行业。今天是世界地球日,在这一天不妨放慢脚步,关注地球的环境问题,思考如何解决时尚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

  “漂绿”一词可以理解为:为塑造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形象NG SPORT,企业以看上去绿色、可持续的理念进行营销,以此刺激消费者更多的消费活动,但并未采用真正环保的生产手段。《南方周末》曾经连续数年评选“中国漂绿榜”,以公然欺骗、故意隐瞒、双重标准、空头支票、前紧后松、政策干扰、本末倒置、声东击西、模糊视线、适得其反为十项漂绿标准,遴选企业案例进行公开。

  人们耳熟能详的企业如:耐克(2016年上榜)——公司宣称希望2020年以前在实现业绩翻倍增长的同时减少一半对环境的影响,但2016年环保组织发布的“去毒时尚榜”中,提出了“2020去毒计划”、消除化学品PFCs(全氟化合物)和透明度(公布供应商及其排放危险化学品的信息)三个指标,耐克是唯一的三个指标都不合格的服装品牌,排名倒数第一。

  迪士尼(2016年上榜)——公司号称“希望成为负责任的全球企业公民和环保楷模”。但环保组织发布报告,称迪士尼在中国的授权供应商华纺股份存在未批先建、超标排放等被环保部门通报的违规记录。

  《南方周末》的漂绿榜最近几年并未更新,但有一些品牌行为,虽未能上榜,然而仍属漂绿。这里有这样两个故事。

  H&M2013年起在全球门店推广“旧衣回收计划”,以“时尚环保”为宣传口号,向消费者提倡捐赠衣服和家居纺织品至H&M门店,无论品牌与折旧程度,只要捐赠一袋旧衣即可获得一张H&M代金券,下次来到门店时可以以代金券支付一定金额。

  此举看似名为可持续,但本质上仍无法脱离“漂绿”的圈套。品牌鼓励捐旧衣的方式是提供优惠买新衣的途径,拿走旧的又鼓励消费者买新的NG SPORT,拿走新的再鼓励消费者买更新的,此番循环究竟是环保可持续还是消费可持续?而H&M回收的旧衣又去了哪里?公司声称大多衣物进行再生回收利用或者二次售卖,但在落实程度上却疑云重重。为清理库存,H&M每年销毁的产品达十数吨。2019年美国市场品牌媒体Brandingmag发表《H&M的漂绿:短视和不道德》,指出H&M虽声称致力于保护环境,但并没有向消费者说明所回收衣物的准确去向。如果其将大部分回收衣物焚烧处理而非再次利用,那么“绿色发展”将成为其最滑稽的幌子。

  早在2011年,绿色和平组织发表《时尚之毒――全球服装品牌的中国水污染调查》,指出中国两家工厂分别向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水体排放了多种有害物质,部分废水样品中还检测出了会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多种化学品NG SPORT。与这两家工厂存在供应关系的包括多个品牌,其中H&M的名字赫然在列。

  一个布袋可以卖多少钱?2007年英国奢侈品品牌Anya Hindmarch为推广以环保袋代替塑料袋,推出了一款印着“I’m not a plastic bag(我不是一个塑料袋)”的环保包。这款包为棉布制成,提手处作成麻绳缠绕状,在材料使用上并无太多成本,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布包,售价达到5英镑(现折合人民币约40元),在各地限量发行,曾定价百元以上于北京面市,在香港每人仅限购两个。

  人们并非不知道这只是一个布包。但是奢侈品牌、限量、环保,几大吸引眼球的元素汇集,让这款包被高价炒卖,售价一度达到数千元,一个包的价格足够在任何时期买几百个普通的布袋。为一个名牌包趋之若鹜的人们,他们甘愿为之付出高昂费用的到底是环保理念,还是限量奢侈品的环保噱头?是否在庆祝抢购成功的同时成为了被“漂绿”的套中人?值得深思。

  “时尚总是丑得不可忍受,所以我们六个月改一次。”奥斯卡·王尔德曾经这样说。飞速变幻的潮流令人目眩神迷,但速度带来数量的堆积,如果风潮是时尚的勋章,那么污染就是时尚的原罪。

  2018年3月,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以下简称 UNECE)在日内瓦召开《时尚与可持续发展目标:联合国应发挥什么作用?》论坛,讨论全球时尚行业的污染问题。会议指出时尚行业产生了全球10%的碳排放量,超过所有国际航班和海运的总排放量。在塑料基纺织品,比如聚酯、尼龙或丙烯酸等材料的洗涤过程中,每年大约有50万吨塑料微纤维流入海洋。而大约85%的纺织品最终进入垃圾填埋场或被焚烧。

  UNECE 分析师Birgit Lia Altmann 表示:“如今是快时尚的时代,每年有多达52个上新季。与2000年相比,消费者购买了更多的服装,但每件衣服的穿着周期却缩短了一半,平均40%的衣服在过季后就会被消费者束之高阁或丢弃。”

  快时尚要求全产业链高效高速,比其他品牌更快地把产品送到消费者面前,吸引他们在自己的品牌消费,以相对低廉的价格搭上时尚的班车。大批量、低成本、高速度往往使快时尚服装质量走向劣质,为充分降低成本,品牌会选择更便宜的生产材料、更廉价的劳动力、更快的运输方式,对环境的考虑很有可能被抛于脑后。几乎从产业链的第一个环节开始,快时尚的生产方式就是不可持续的。

  2021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指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和消费国,每年在生产和消费环节产生的废旧纺织品以超过10%的速度快速增长,废旧纺织品再利用总体效率偏低的原因包括体制机制、回收体系、分拣方式、技术和标准等。

  2018年1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服装和气候条款会议上召集了时尚行业的利益相关方,探讨建立行业协作所需的方法,以便在2050年前实现全球零排放。

  2020年中国提出“双碳”目标: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倡导更加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在发展路线上确定了经济发展与绿色转型同步进行。这些政策对服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也提出了发展目标:纺织行业用能结构进一步优化,能源和水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降低13.5%和18%,印染行业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45%以上。生物可降解材料和绿色纤维(包括生物基、循环再利用和原液着色化学纤维)产量年均增长10%以上,循环再利用纤维年加工量占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达15%。

  清华大学时尚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团队进行了一些研究,指出“Google Trends”对不同地区和语言的热门词汇搜索量的分析结果显示,人们对“可持续时尚”(sustainable fashion)和“可持续服装”(sustainable clothing)的兴趣在新冠疫情期间达到顶峰。新冠疫情可能使消费者对时尚、价格和品牌的兴趣下降。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服装租赁服务已经成为了一个趋势,互联网租衣品牌们正在激发时尚产业的新活力,在服装处理手段上为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清华大学时尚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团队的研究成果表明,从供需关系看,消费者可以通过购买力直接推动品牌的变革,因此消费者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

  在充分认识快时尚的危害之后,消费者能做的也有很多,比如购买可回收材料制成的有机产品;或者以转让、租赁取代频繁购买,在二手平台转卖自己不需要的闲置物品等。

  原地等待所有时尚品牌自我觉醒是徒劳无功的,消费者也应该增加对相关信息的了解,面对潮流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只有拒绝被“漂绿”,才能在大地上更诗意地栖居。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